3月15日,中國海外發(fā)展公司(下稱“中海外”)發(fā)布2011年業(yè)績公告,報告期內營業(yè)額上升9.6%,至485.8億港元,經營利潤增加23.7%,至233.9億港元。其中,房地產業(yè)務銷售額為870.9億港元,同比增加29.8%,銷售面積同比增長5.3%,至558萬平方米。
值得注意的是,受高地價、巨額融資成本等因素影響,中海外房地產銷售毛利率與上年相比略有下降。中海外公司主席孔慶平表示“2012年會將房地產的銷售毛利率努力控制在30%至40%之間。”
在此情況下,中海外的銷售策略也有所變化。中海外將在商業(yè)地產上投入更多力量?讘c平預計,今年投資物業(yè)占總經營利潤的份額將達20%。
毛利率下降
“內地房企的毛利率正在不斷被壓榨。”世聯地產市承究部分析師吳志輝告訴本報記者。
中海外去年房地產銷售毛利率約為40%,該數字較上一年度的42.6%略有下降?讘c平表示,中海外今年會將內地房地產的銷售毛利率努力控制于30%至40%之間。
這種下降趨勢或許還將繼續(xù)。除受房價調控影響,內地房企的毛利率主要受拿地成本、勞動力成本、融資成本及原材料成本四股力量影響。
近年來,房價的升幅遠比不上地價的升幅。根據中原地產的統(tǒng)計,中海外現有的土地儲備中,有86%購于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,而這一時段正是土地價格持續(xù)走高,“地王”連續(xù)誕生的時間段。
在融資成本方面,彭博數據顯示,2011年,中海外平均融資成本約為3%,在香港上市的內地房企中是最低水平。一些上市公司,例如,碧桂園的平均融資成本已高達年利率為10%。即便如此,2011年,中海外凈負債比率還是從上年底的22.8%上升至33.3%,原因在于資本開支增加,而公司于2010年11月發(fā)行一筆10億美元10年期債券,導致凈負債率上升,同時也優(yōu)化財務結構,使短期借貸占比大為減少。
其財務報告顯示,中海外借貸及應付擔保票據分別326億港元及100.3億港元,低于去年同期銷售回款。
在今年宏觀調控整體不放松的背景下,孔慶平承諾,中海外今年凈負債比率不會超過40%。
他透露,今年如果有機會,仍會考慮在香港融資,但考慮以銀團融資為主要方式。
在調控背景下,銷售價格也有所下調。臺灣元大證券在最近的一份報告指出,中海外去年下半年的平均銷售價格較上半年下調18.3%。
發(fā)力投資物業(yè)
“今年樓市成交量整體上將跌一成以上。”孔慶平表示,中國房地產市場今年挑戰(zhàn)大于機會。
2011年至今,中海外在銷售上有多次降價促銷措施。去年5月,中海深圳康城國際率先降價,拉開深圳樓市降價序幕;7月,中海上海項目啟動降價,保利、龍湖隨后跟進,長三角樓市出現降價潮。
出于上述謹慎的判斷,孔慶平表示,中海外采取保守策略應對市場。今年新開工面積960萬平方米,而新增投資目標不少于720萬平方米,較2010年指標均有所減少。銷售目標800億,與去年持平。
孔慶平透露,投資會與銷售和現金回款相掛鉤,確保財務穩(wěn)健。比如說,某個城市如果達不到銷售目標,該城市新增土地可能就不會考慮。在住宅地產謹慎投資的同時,中海外悄然邁開發(fā)展商業(yè)地產的腳步。2011年,中海外485.8億港元的營業(yè)額中,內地房地產發(fā)展業(yè)務占了94.3%。然而,本報記者注意到,該業(yè)務占集團經營利潤的份額僅為79%,其他利潤主要來自投資物業(yè)業(yè)務的增長。
截至去年年底,中海外在澳門和內地共擁有投資物業(yè)面積為41萬平方米,全年實現利潤33.3億港元,占總經營利潤份額為14.24%。其中,30.2億港元為投資物業(yè)的公允價值增加。
“2012年,投資物業(yè)業(yè)務占總經營利潤的份額預計將達20%。”孔慶平表示,目前,中海外在南京、沈陽、天津、濟南和珠海擁有共30萬平方米的商場。
目前情況來看,二線城市似乎成為中海外發(fā)展商業(yè)地產的重地。然而,對于投資商業(yè)地產項目的篩選標準,孔慶平并未對記者給予正面回應。他表示,中海外的商業(yè)地產選擇標準是,第一,在選擇新進入城市時,首先這個城市要發(fā)展到一定的水平,公司才會開始買地。第二,要跟國家的宏觀經濟走勢吻合。
鋼廠價格 | 更多 |
網站首頁 - 關于我們 - 使用協(xié)議 - 免責條款 - 版權隱私 - 網站地圖 - 友情鏈接 - 廣告服務 - 會員服務 - 免費注冊 - 聯系方式 | ||||||||
問題請通過在線提問反饋 | 在線客戶QQ:105452034 | 收費會員及廣告咨詢電話13332201705 技術支持:遼寧衡駿節(jié)能科技有限公司 | ||||||||
Copyright 2007- dbzz.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東北制造網(東北地區(qū)唯一制造業(yè)網上平臺) 版權所有 遼ICP備2021008091號 遼公網安備21021702000105 | ||||||||
為獲得最佳瀏覽效果,建議使用IE7以上,或Firefox7以上瀏覽器 | ||||||||
|